職場充電


職場充電 產經新聞

連 Facebook也開始開發區塊鍊技術,根據The Libra White Paper(Libra白皮書),計畫在未來透過臉書幣Libra(*穩定幣的一種),建立一個全新的金融生態。   開發的主要原因是Facebook看到了,目前全球有 17 億成年人沒有銀行帳戶(數據來源: TechCrunch),發展中國家(尤其是女性),無法享有基本的金融服務,於此情況,弱勢消費者在轉帳時將會面臨大量的手續費以及時間成本,小型企業個體也會面臨無法獲得信用貸款的瓶頸,臉書幣Libra的出現將解決沒有銀行的世界公民一直面臨的問題。 穩定幣是什麼?跟臉書幣有什麼關係? 何謂穩定幣?簡單來說就是以降低價格波動風險為目的的加密貨幣。以Tether發行的穩定幣USDT為例,1枚可以換取1元美金,其價值有實際資產支持,並且有足夠的儲備金防止USDT換成美金時有短缺的現象,所以幣價能盡量維持在1元美金。 未來當加密貨幣支付系統發展成熟,透過臉書幣Libra,只要各地皆有配合商家並且深入民間,最弱勢的消費者也能享有快速、便宜的金融服務,因為透過區塊鏈,交易不再需要層層中介機構。    

職場充電 旅遊情報 自我成長

很多許多學生喜歡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到各地打工換宿,不但可以省下旅費,更可以在過程中認識新朋友、以更貼近當地的方式認識一個城市!最重要的是,學會獨立! 以下推薦台灣五個打工換宿的地點,讓你有不一樣的人生體驗: 北投 想到北投只會想到溫泉嗎?其實北投也是個打工換宿的好選擇之一!北投有許多歷史、文化是一般人不知道的,更有許多景點值得一訪,像是溫泉博物館、北投圖書館等。每年<途中‧台北>都會提供北投專案換宿的機會,讓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親近北投,利用這個機會,在硫磺香中體會北投的美!   優點:交通方便,台北玩透透! 缺點:生活步調快!   清境 如果你想找涼快的地方,那就去清境打工換宿啦!這裡不但氣候涼爽,還有美麗的草原風光。清境一帶也有很多歐風建築的民宿,如果你想體會不同風情的換宿,來清境走走吧,搞不好還可以看到綿羊秀呢!   優點:遼闊山景,身心完全放鬆 缺點:山上交通較不方便,要去其他景點玩比較麻煩     花蓮 左邊是太平洋、右邊是中央山脈,好山好水封號的花蓮是許多背包客朝聖的地方。在這裡換宿,不管是早晨的日出、夜晚的星空、新鮮的空氣,都讓人不知不覺想把生活步調慢下來,好好體會慢活的樂趣。另外,七星潭、慕谷慕魚、清水斷崖都是非常值得一遊的景點呦!   優點:遠離塵囂! 缺點:生活機能沒有大都市方便。   墾丁 如果你嚮往南國風光,想要天天沈浸在陽光、沙灘的世界中!墾丁是水上極限運動愛好者的天堂,換宿種類除了一般的民宿小幫手之外,也有衝浪店的換宿,想要天天奔向大海的衝動?那墾丁絕對會是你換宿的首選!   優點:陽光!沙灘!海浪!美女? 缺點:非常曬!   蘭嶼 在蘭嶼,沒有高樓大廈、沒有柏油路,只有最樸實的雅美族風情與天然美景。蘭嶼是台灣保留最完整的一塊土地,想感受民風純樸的小島風光,蘭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。早晨看著在路上穿梭的山羊、公雞,黃昏時看著下班的人們把酒言歡,晚上在滿天星斗下寫下一整天的心情。在蘭嶼換宿,可以讓你感受當地人最簡單純粹的生活態度,拋開一切煩惱去蘭嶼生活吧!   優點:最原始的風景、最淳樸的人們! 缺點:往返交通費用高,當地物資少。     脫離標籤與框架,重新認識自己,你不知道原來已經改變了這麼多。你不只是出發,你已經在過程中成為自己更想要的人。   其實台灣各地打工換宿的機會可真不少,這些網站都提供了許多打工換宿的資訊   ✦ KiTaiwan - 打工換宿遊台灣 http://www.kitaiwan.com/ ✦ 臺灣打工換宿報你知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wworkexchange/ ✦ 打工換宿.背包環島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eiBaoHuanDao/      

職場充電 自我成長

一個世紀騙局正在緩慢的發生中,溫水煮青蛙般。《失控企業下的白老鼠》揭露了大部分的美國人都明顯感受到,生活愈過愈辛苦的原因是收入位居前1%的人正在侵蝕勞工的薪資結構! 尼克.漢豪爾(Nick Hanauer)挾帶著本身就出生自富裕人家,後來在一九九七年創立了 aQuantive 數位行銷公司賺了更多錢。並在十年後,將公司賣給了微軟,並被譽為百年內最聰明的一場賭注。 不同於其他億萬富豪,漢豪爾的興趣不是沉醉於金錢所帶來的權勢,而是為勞工階級爭取權益,他說,2008年某一天,他在仔細研讀美國國稅局(Internal Revenue Service)的數據資料,看著總收入比例隨時間推移的變化,突然有種頓悟。1980年,收入位居前1%的人,其收入占全美總收入的8.5%,到了2008年,那個數字急遽上升至21%。同一時期,收入位居後段者,從全美總收入的17%降到12%。 漢豪爾看出了市場的金錢流動趨勢已經持續發展三十年,再不出面制止,「未來必定會有高度不平等的社會,就會有警察國家,或是群眾暴動。沒有反例。」他寫道 而致使民眾的群起暴動的原因,正因為他們是史上最大騙局的受害者。據他所說,每年該流往勞工的兩兆美元,都被富人搶走挪為他用。 兩兆美元這個數字是怎麼得來的呢?首先,就薪資薪層面來看。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(U.S.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)的資料顯示,四十年前,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(GDP)有 52% 是薪資,而現在,薪資只占GDP的 46%。美國現在的GDP大約是17兆美元,這6%的波動,意味著每年公司正從勞工身上偷走了一兆美元,來鞏固自身的利益。 公司開始砍員工把這筆錢留給自己。 漢豪爾在 2014年發表〈憤怒與不滿正朝著我們這些富豪而來〉(The Pitchforks Are Coming for Us Plutocrats),呼籲其他位居前 1% 的富豪不要再無視問題,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,來扭轉貧富愈發不均的趨勢,避免可見的革命將發生。  

職場充電 自我成長

不只是想要寫下鼓勵人的文字,而是我自己走過這些路程,咀嚼出的種種滋味。   在高中之前的我,不覺得自己有可能和自信這兩個字有任何關係,國小和國中都有被霸凌的經驗,這些經歷讓我覺得我不值得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,在這兩段被霸凌的過程中,我總是依附著、討好著別人,把人際關係看得比自己還要重要,都沒有意識到緊抓著友情的我,根本不快樂,也一點都不自在,不喜歡那時候的自己,卻無力改變。   上了高中,認識了人生中重要的朋友,一個相信我,比我相信自己還要多的朋友,我重新在他眼中找回自己,也學習戲劇的關係,我開始觀察自己了解自己,學習接納自己,無論好壞,無論美醜,無論完不完美,在高中階段我認識了信仰,也因為信仰我再次相信自己值得被愛,值得擁有讓我充滿安全感的關係。   說到接納,對我來說就是靠近自信的第一步,接納自己的缺點,接納自己眼中不完美的地方,從五官、身材到個性,但接納不是給予自己放任不管的理由,更不是不做出改變的藉口,而是先接納自己,再付諸行動,是渴望自己可以更好,而不是總是眼巴巴的羨慕著別人,改變的行動若是建立在接納之上,會使你更有動力,也更享受這個過程,從小事上開始。就像最近的我戒掉了貼雙眼皮貼,我其實有雙眼皮,但我總是覺得不夠厚,有時候很像內雙,所以我開始貼雙眼皮貼,直到最近我開始發現眼皮已經出現鬆弛的徵兆,早上起床的眼皮反而比之前更單了,我決定讓我的眼皮可以回歸自然的狀態,而現在的我也不覺得這樣的雙眼有什麼不好,這就是一種接納,接納你的與身俱來。除去比較和羨慕的眼光,你是否能給鏡中的自己一個微笑。 自信,是發自內心相信______。這道填空題沒有標準答案,我只希望我身邊的人或是讀過文章的你,都可以帶著微笑替自信下一個屬於你的定義。   想要慢慢累積自信,這裡可以找到一些方法!  

職場充電 職場語錄 自我成長

每當連假過完,或是週一又來臨時,總是很厭世的想離職嗎?討厭自己現在的這份工作,覺得不是自己要的,或是覺得這份工作無法真正的發揮自己的實力;想想當初好不容易努力準備履歷,通過層層面試才獲得的工作,此時在自己眼前卻一文不值。 你是不是也有上述的困擾呢?為什麼當初求之不得的工作,現在會變得讓人這麼厭惡甚至想逃離?其實就是因為有些問題我們沒有想清楚。如果這些事情沒有想清楚的話,未來換工作,儘管一開始多喜歡,後來都會陷入一樣的想離職旋渦中。因此哈佛職涯導師就提到下面這三個問題,要讓大家好好想想,分別是「想投入什麼產業」、「想從事什麼工作」、「想獲得多少待遇」。 剛出社會的年紀25歲以前,都可以先到處試試看各種工作,但過了25 歲,甚至到30歲,換工作再也不能只思考自己的興趣或是情緒的不舒坦,必須要好好想想自己想在哪個產業中深耕,因為每個產業都有不同的know-how需要累積;而在這個產業之中,你又想要做什麼樣的職位,職位將會影響你看事情的角度和方式,什麼職位的能力是你想要具備的?最後就是待遇,若要大幅度地跳產業的話,就要思考自己過去沒有相關經驗和能力,是否能夠接受比較低的待遇,而這個待遇未來是否有成長空間,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。 若是好好想想上面三個問題,也能幫助自己思考是否真的需要離職,此時離職對自己的職涯是不是有幫助的,能夠避免自己因為一時的情緒波動而衝動決定。

職場充電 職場語錄 自我成長

回想看看你的一天是否是這個樣貌:從通勤到公司的路上,就在看堆積如山的Line訊息並且回覆,接著一進公司就急著開E-mail,誰誰誰又來跟你說有件事情很緊急需要先處理,於是就這樣過了一整天。而這些堆積如山的待辦事項似乎是永無止盡,只會讓人覺得越來越忙,心也越來越累。     你是否想過,待辦事項其實只是在滿足別人的期待而已,那你自己想做的事呢?你可能會問說,一整天都被這些事情佔滿了,哪有時間做自己的事,就是因為這樣的工作模式,導致你的生活情趣完全被吞沒,才會越來越沒有動力。   這件事是可以解決的,Jake Knapp及John Zeratsky所著的《Make Time》即是在教我們如何有效地管理時間,讓自己不會忙的亂無章法,失去目標與頭緒,即是尋找出每天的「亮點」,也就是精華。     首先,選擇你的"精華",我們一天不會只做精華這件事,但做了這件事以後可以讓你的一天感到特別有成就感和滿足,也會讓自己覺得有目標。選擇精華可從三個角度來去想:急迫性、滿足度、樂趣。     如果我們每天都能有一件精華的事:可能是一個棘手的提案、烤一個蛋糕給媽媽、一份報價單…等等,只要讓你覺得做了以後能為一天帶來活力,不會讓你覺得這一天只是瞎忙,就是一個好的精華。並且要記得為你的精華安排時段、為時多長、並把它安排在行事曆上,你便能就此掌握住自己的時間,且創造生活意義。

職場充電 職場語錄 自我成長

工作總是一個換過一個,好不容易面試上的工作也很快的失去熱情,總覺得自己工作的熱情會發生在下一份工作,就這樣無限的輪迴,但你可曾想過下一份工作你真的可以找回你的「熱情」嗎? 有一個經典的寓言故事如下: 在中世紀的某個歐洲小鎮,有三名工匠正在建築工地工作,當被問到「你正在做什麼呢?」三位工匠分別有了不同的回答: 工匠A:「我在推磚頭。」 工匠B:「我在賺錢。」 工匠C:「我正在建造本世紀最豪華且即將流傳千百年的大教堂。」 做著同樣的一件事,三位工匠心中的想法卻完全不同,你說工匠C他對這份工作比較有「熱情」嗎?其實不然,而是「使命感」使然。紐約曾舉辦過一場「操作員挑戰賽」,又名「污泥奧運」,參與者是紐約從事污水處理的勞工,參賽者相競表現自己的工作技能,且完全能感受到他們想把工作做好的心以及以此為成就感。 為什麼有些人的工作是坐在高樓裡吹著冷氣,仍感到內心空虛;但這群在極差環境下工作的人,卻感到心靈富足。就是跟「使命感」有關,就像工匠C,他對他的工作有使命感,相信自己的工作可以幫助到世界,同時讓自己感受到成就感。   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說:「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的人,幾乎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。」光靠熱情是無法支撐你做每一份工作的,試著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「使命感」,也許能幫助你對於工作不再那麼提不起精神。  

職場充電 職場語錄

作家賽門.西奈克(Simon Sinek)在《最後吃,才是真領導》提到了一個故事:美國曾有位國防部副部長參加某個論壇,主辦單位讓他坐商務艙,專人接送到五星級飯店後,任何需求都有服務員隨傳隨到。退休後他再次參加同一個論壇,你認為他還會有一樣的待遇嗎?沒有,他只能自掏腰包搭經濟艙,想喝飲料也要自己倒。 這讓作家賽門.西奈克提出了「一個人脫下職稱,還剩下什麼」這個疑問,沒了頭銜,大家還會如何看待「你」?此時你個人所代表的價值觀就成為大家能夠繼續認同你的部分。   相較於公眾人物在乎人前名聲,我們需要在意的是「人後名聲」,與同事的相處、與主管的斡旋、與客戶的溝通,都能夠塑造落在人們口中的「人後名聲」。而這個人後名聲又分為兩部分,由「性格」和「能力」彼此相輔相成。 「性格名聲」完全取決於你的個性,是表現出你待人接物的態度。例如你的個性是友善、體貼,這些都表現在你的日常工作之中,自然就能與你的能力交融,傳遞給人「能力好,又善解人意」的名聲。 「能力名聲」則是專業技術的成就,取決於你個人想長期累積的核心能力,例如你會攝影、烹飪、裁縫,做出優秀作品外還能指導別人,這就會是你的能力名聲:「那個人拍照拍得很好」。   也因此除了職場的職稱頭銜外,我們個人所代表的名聲即是「性格」與「能力」所組合的,要將自己的價值極大化,不要流連於追求職稱,而是努力培養自己的能力與塑造性格,才能創造出不被職稱困住的個人價值。

職場充電 職場語錄

你有沒有想過,總是嚷嚷著「不想上班」的你,其實也不是真的不想努力,而是努力沒有方向而已?前陣子在流傳著一篇文章《蹲族:在北上廣無所事事年輕人》,敘述目前中國出現了一群這樣的人:年輕人、高學歷、無薪、不熱血也不奮鬥,這群人他們稱為「蹲族」。他們並非沒有能力,而是他們不想,甚至是找不到努力的點。   跟台灣年輕人相似,總是在大學畢業後興致勃勃地進入職場,待了一兩年才發現社會職場中的現實面,很多事不是自己喜歡的,也不想接受,卻也無從改變和反駁,只好工作換過一個又一個,甚至是辭職待在家,或是出國給自己一個gap year。   這群人不想努力嗎?其實也不是的,他們只是不想「上班」,他們所認為的上班,即是出賣自己的時間,賺取金錢,但他們不想這樣,想要把握自己的時間,也想利用這些時間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。這樣的觀念也許在老一輩眼裡會覺得看不懂,但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喜歡開自己的咖啡廳、選物店,甚至是開始做起網拍、自由接案等等的工作,雖然賺得不多,但是他們很願意「工作」,為自己喜歡的事工作,跟出賣時間去上班是不同的。 如果你能在職場中找到自己擅長而且喜歡的事,這件事也能給你帶來成長,你就不會覺得時間只是被出賣掉,自己也能有所獲,這才是「工作」。想清楚自己的目的性,才能為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和意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