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金馬六十】《小曉》學會了解、理解及體諒


2024.01.11


➽故事大綱:

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周小曉,有著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,Attention-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)。因此,成為班上特別的一員。班上同學,是從小學四年級就一起相處的同窗,然而,一年多的相處,並沒有讓大家因為了解而「善良」,反而,故意、甚至變本加厲地排擠小曉。在同儕間得不到「愛」的小曉,回到家只有因為爸爸在國外,「類單親」的媽媽相伴,然而,媽媽也因為小曉在學校的狀況不斷,母女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繃。與此同時,小曉無意間發現了老師和媽媽之間的祕密、新同學曉珊的出現,她好像跟別人不太一樣,小曉的生活又該迎接什麼樣的波瀾?


➽電影看點:

💓將真實搬上大螢幕

在國小任教的姑姑曾經分享過,有次班上同時有一位「自閉症類群障礙(英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,ASD)」及一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,Attention-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)同學,於是,一靜、一動成了班上常見的光景。

並不是我們沒看見,就不存在,電影將日常存在的生活,放大螢幕,讓我們看見和認識。

💓愛要說出口,討厭也要表達

電影的預告,述說飾演媽媽的陳意涵很想和林品彤飾演的小曉溝通卻無果,呈現出母親的無奈。常言道,「愛要及時」,而在電影裡,小曉則是在一幕場景中,非常明確地以「換位思考」提問,向媽媽表達了自己不喜歡的事情。試想,是不是很多時候,我們總是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,讓小傷、小痛積累到最後,無處宣洩終成一發不可收拾。

💓渴望被愛,也在學習去愛

小曉雖然常常因為出狀況而讓媽媽跑學校,甚至被學校開紅單,但,她,其實一直在學習如何和大家「好好相處」,而渴求和大家在一起。她會關心朋友受傷、她會想著如何受到歡迎、她會想要迎合老師的喜好、將爸爸說的話放上心頭、試著體諒媽媽的難處……。

💓立場不同,感受不同

觀看著電影的我們,和媽媽一樣,看到小曉的進步,也知道小曉一路走來的不易;然而,被小曉弄傷過的同學,同學媽媽的眼淚和控訴,也不是煽情,而是媽媽都愛著自己的孩子。我想起飾演媽媽的陳意涵,她在電影《聽說》飾演秧秧,為了支持姐姐小朋,兼了好幾份工作。一次,她要請朋友彭于晏飾演的天闊吃飯。結帳時,因為她還在數零錢,可是,外頭已經排起隊伍,有其他客人等著入座。後來,天闊為了不想讓別人等待,就掏出鈔票付了飯錢。兩人為此也吵了一架,秧秧認為天闊是不是瞧不起自己的零錢,那可是她當街頭藝人一塊、五塊存起來的;而天闊只是單純不想讓別人等待罷了!當期待自己的努力能夠被重視,但其實別人沒有這個義務,或許,別人也是有要事,趕著趕快墊個肚子。這就是現實,也是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。

💓層層堆疊,觸動人心

隨著劇情的堆疊,小曉說出自己的努力,瞬間牽動情緒,引起共感。

後來,小曉也以行動呵護媽媽……。

不能再暴雷,大家進戲院,多些了解、理解及體諒。


參考來源:

https://hkese.net/article/626164

回到上一頁